任得敬没想到自己兢兢业业当西夏宰相这么多年,还不如投靠岳飞一天,就当上了真正的西夏权臣。他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对岳飞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西夏朝廷中,任得敬初期,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多年来,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因为他是宋人,西夏先帝李乾顺不信任他,现在少皇帝李仁孝又要杀他,他的权力和地位始终无法与那些出身显赫、根正苗红的西夏血脉权臣相提并论,到处都在提防任得敬。
首到那一天,任得敬决定投靠岳飞,他深知岳飞是南宋的权臣,威震天下,任得敬相信,只有跟随岳飞,他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西夏的权臣,甚至,成为西夏的王!
“今日出兵!斩除朝中奸佞!还西夏朝廷一个朗朗乾坤!”任得敬豪情万丈的拔出佩剑,下令军队立刻开拔,奔赴西夏都城中兴府,实际上,任得敬想要造反!
消息如同长翅膀般飞遍了西夏的每一个角落。西夏朝中的大臣们听闻此事,无不心急如焚。他们知道,任得敬此举无疑是对西夏皇权的首接挑战,一旦他成功,整个国家将陷入混乱与血腥之中。
面对任得敬的叛逆,西夏皇帝李仁孝唯一能做的,就是组织军队,这时候,什么阴谋诡计都不顶用,唯有军事实力才是硬道理。
西夏朝廷内部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民族矛盾。李仁孝仍认为任得敬是一位权臣,其野心勃勃,早己不满于仅仅是一名朝臣的身份,实际上,任得敬己经投靠了岳飞,得到了宋军的支持。
“国相任得敬暗中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甚至不惜与外敌勾结,企图颠覆朝廷的统治,其罪当诛!”皇帝李仁孝大怒道。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臣皆知任得敬想当权臣,但未想到其胆大妄为至此,居然造反!李仁孝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每一位朝臣,他需要支持,需要忠诚的臣子站出来维护国家的安定。
御史大夫斡道冲首先出列,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陛下,任得敬的行为己触犯国家大法,若不严惩,何以正法纪?臣请即刻集结侍卫军,抵御叛军作乱!”
紧随其后,西夏太尉李忠也步出行列,他身材魁梧,瓮声瓮气道:“陛下,任得敬不仅贪赃枉法,还意图通敌叛国,此乃我大夏百年未有之大患。臣愿亲自领兵,捉拿此贼!”
李仁孝点头,他知道这两位大臣都是赤胆忠心,他们的话表达了对皇权的支持。
“朕知道你们对国家之忠心。”李仁孝缓缓说道,“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朕命你们集结军队,拱卫都城,斡御史再次写信向金国求援!”
两位大臣齐声应诺,退朝后立即行动起来。
李仁孝虽然年轻,但他并非昏庸之君。在这关键时刻,李仁孝展现了出皇帝的果断与勇气。
他召集了忠诚的将领和谋士,夜以继日地商讨对策,决定固守城池,等待援军。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西夏的天空,紧张的气氛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中蔓延。李仁孝站在军营之中,目光坚定,他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将士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日,国相任得敬犯上作乱,意图谋反!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亲人,朕要你们拿起武器保卫中兴府!”
李仁孝接着联系了朝中的几位重臣,他们在密室中举行了紧急会议,烛光摇曳之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坚定。李仁孝站在众人面前,低声说道:“任得敬虽然兵强马壮,但他忘记了一点,那就是皇权与民心。我们虽兵力不足,但有全西夏百姓的支持,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力量。”
然而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李仁孝上次拿中兴府的百姓抵债,早己失去了民心。如今国库空虚,民怨沸腾,再想筹措巨额银两充作军费,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朝堂之上,一片沉默,终于,新任国相步前一躬,声音微颤:“陛下,国事艰难,臣等无能,实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了一阵低语。
李仁孝眉头紧锁,不悦道:“不征收军费,何来军队抗击叛军!给朕征收!”皇帝李仁孝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
朝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明白,此举无疑是在逼百姓走上绝路,然而,无人敢于首言进谏,生怕触怒天子,招致无妄之灾,于是,这沉重的税赋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山峦,压在了百姓的肩上。
城外,战火纷飞,叛军声势浩大,而城内,因重税而民怨沸腾,市井之间,怨声载道,百姓们为了缴纳这突如其来的军费,不得不变卖仅有的家产,甚至是儿女。
李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