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第49章 刘邦的最后布局

第49章 刘邦的最后布局

他。

此前,刘邦在汉六年大封功臣时,曾排过一次功侯位次,当时参与排位的彻侯只有几十人,但由于此后天下战乱连绵不绝,既有功臣再立新功,也有功臣获罪被杀,功侯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多人。

于是,借着“白马之盟”诸侯王、功侯齐聚,刘邦又重新从一百多位功侯中挑选出十八位,亲自为他们排定座次,史称“十八功侯”。

第一位:酂侯萧何。身为相国的他,从楚汉争霸时期开始,便长期坐镇后方署理政务,不仅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大功臣,更是刘邦立国后稳定朝局的最大助臂。

第二位:平阳侯曹参。长期跟随刘邦的嫡系将领,刘邦麾下最早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在秦末乱战和楚汉战争中略地奇多、文武双全,功劳为武将第一。

第三位:宣平侯张敖。张敖能够位列第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其父张耳功劳卓着,不仅是第一个归附刘邦的诸侯王,而且带来了赵国大臣孟舒、田叔等十余人,之后又劝降河南王申阳,楚汉争霸时又先后参与平定代地、赵地。其二则是因为张敖毕竟是从诸侯王降封为彻侯的,又是刘邦的女婿。

第四位:绛侯周勃。作为刘邦嫡系将领,周勃久经战阵,不仅作战勇猛,曾立先登之功,更是在大小战争中先后平定陇西、泗水、东海、雁门、云中、代郡、上古、右北平、辽西、辽东、渔阳等十一郡。

第五位:舞阳侯樊哙。刘邦麾下最为勇猛的战将,仅史料记载的先登之功便有八次,先后斩敌一百七十六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击败七支军队,攻陷五座城邑,平定六郡、五十二县,又曾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第六位:曲周侯郦商。自跟随刘邦以来,先后击溃三支敌军,降服平定六郡、七十三县,俘获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两人,两千石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十九人。

第七位:鲁侯奚涓。刘邦自沛县起兵时,奚涓以舍人身份追随刘邦,史料虽未记载其具体战功,但《史记》和《汉书》皆称其“功比舞阳侯(即樊哙)”,可见应该也是一员猛将。奚涓生卒年不详,应当是死于战争,后被追封为鲁侯,因其无子,其母代领爵位。

第八位:汝阴侯夏侯婴。随刘邦起义后,在灭秦过程中,夏侯婴长期担任车兵将领,指挥车兵作战十分勇猛。从刘邦东征项羽开始,夏侯婴开始长期为刘邦驾车,乃是刘邦绝对的亲信将领。西汉立国后,又先后参与了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和英布叛乱的战争。

第九位:颍阴侯灌婴。于砀郡投奔刘邦的他,在随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中作战十分勇猛,先后升任七大夫、执帛、执珪等爵,“彭城之战”后刘邦组建郎中骑兵,灌婴由此长期担任骑兵将领,堪称楚军克星,先后参与击败了项羽、龙且、项佗、项冠、周兰、公杲、项声、薛公、郯公、项籍、前楚将英布等人的战斗,其中击败项羽和龙且各两次,项佗三次,楚军骑兵大半丧于其手。

第十位:阳陵侯傅宽。魏王魏咎死后,傅宽以五大夫爵位跟随刘邦,跟随刘邦西进灭秦,一路颇有斩敌破关之功,因功升任右骑将。“楚汉争霸”时期,傅宽长期作为灌婴部将作战,韩信被立为齐王后,忠心耿耿的傅宽被任命为齐国右丞相。刘邦长子刘肥获封齐王后,又辅佐刘肥,并参与平定陈豨叛乱,叛乱平定后被调任代国相国,辅佐代王刘恒。

第十一位:信武侯靳歙。魏国宛朐县人,在刘邦西进路过宛朐时投奔刘邦,西入关中期间先后斩杀军车司马两人、骑兵长官两人、斩获八十五个首级,俘虏一百余人。“楚汉战争”时期,靳歙同样以骑将身份长期跟随灌婴,先后破别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

第十二位:安国侯王陵。早年与刘邦若即若离,母亲被项羽逼死并烹煮后,王陵正式投效刘邦。虽然投效较晚,且功劳不算太大,但刘邦对其评价颇高,作为早期独领一支义军的他,更多是因资历位列第十二。

第十三位:棘浦侯柴武。本为项梁麾下将领,后刘邦向项梁借兵攻打丰邑,柴武遂归入刘邦麾下,后一度脱离刘邦,刘邦引兵西进时再度投入刘邦麾下,并于历下大破齐将田既,后参与“潍河之战”。“垓下之战”时,柴武与周勃统率后备军。西汉立国后,又参与平定韩王信叛乱,并阵斩韩王信。

第十四位:清河侯王吸。刘邦沛县起兵时,以中涓身份跟随刘邦,早年多有战功,刘邦入咸阳后升任郎将。“彭城之战”时,王吸与薛欧、王陵同为南路军,后又参与楚汉战争,功劳不显但资历极深。

第十五位:广平侯薛欧。与王吸经历类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