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在改作文,碰见她心仪的句子,就忍不住与大家分享一下。
“看一下是哪个班的。”有人提议。
“密封着,看不到啊!字,写得还算工整。”李庆菊翻了翻旁边的密封条,语气中带着点儿遗憾。
不用奇怪语文为什么还没改完,主要是文字信息量太大了,单单是批阅作文,就要耗损不少脑细胞,几乎每次都是数学和英语让孩子们先兴奋一波儿,而后,一下课,孩子们便成了小尾巴,个个追着语文老师问啥时候出分数。这时候,语文老师们会笑着回应:快了,快了!
在秦欣然的忐忑中,语文分数终于出来了,没错,六位老师,按照学校的排名规则,她考了第五名,妥妥地倒数第二名,作为刚上班的新老师,其实没有人会指责她,但她的心底翻江倒海,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很对不住班主任徐老师,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她想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深埋在沙子里,她想像壁虎一样有断尾逃跑的本领,可是她终究还是秦欣然,秦欣然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她开始认真地翻阅学生们的试卷,忽高忽低的分数让她的心跳忽快忽慢,自己种的果子,不管是酸是甜,都要品一品。
“苏龙跃,58。”
“刘一顺,77。”
“陈丹丹,83。”嗯?这次陈丹丹考得不错啊,秦欣然满心欢喜地看着卷子,当她看到作文时,终于明白了陈丹丹能考80分以上的原因,作文得了36分,这是一篇分数较高的作文了,秦欣然仔细阅读着,静静地,像聆听幽幽古筝的倾诉;暖暖的,像沐浴着秋日暖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陈丹丹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了作文素材,心之所指,皆是母亲的点滴关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弱的那根神经。
秦欣然读着读着,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小时候被母亲训得最狠的那一次。那天,放学回家后,想着6点钟就要开始播放儿童节目《大风车》了,秦欣然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又挪了张桌子,边看电视边写起作业来,正当她痴痴地看电视时,手中的笔不自觉地停了下来,一声怒吼冲进了屋子,“看电视就看电视,写作业就写作业,一心二用,那咋行!”只见母亲的一条腿跨进了高高的门槛,随后整个身子进来了,秦欣然觉得母亲此刻的身形特别高大,高大得像一张大网,将她彻底围住了,吓得她的心怦怦直跳。
恍惚中,秦欣然耳边响起一阵悦耳的下课铃声,她才从回忆中挣脱出来,同时,也明白了陈丹丹的作文能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原因。
冷冷的风从门缝儿、窗户大摇大摆地进来了,吹动了桌上的试卷,吹乱了秦欣然的思绪,17个不及格的,不及格的人数越多,秦欣然的语文成绩排名就越靠后,她已开始知晓学校的考绩制度,就是行动上没有下功夫去“逼一逼”那些后进生,那些撇开学习,还算可爱无比的学生。
秦欣然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冰冰凉的水,她在位子上坐了许久,时光不会因为她的忧愁而停止脚步,水照旧凉了,她该去接杯热水喝,暖暖身子也好啊,调整调整情绪,准备迎接第三节语文课。
拿起书本,抱着水杯,整理一下凌乱的头发,推开门,一片枯黄的操场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正在寒风中艰难前行,风吹得秦欣然的头发肆意飞舞,吹得秦欣然加快了脚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秦欣然的脑海中又突然闪现出苏轼豪迈不羁的身影,她借着寒风的冷,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带着情绪进课堂,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的、是淳朴善良的天使。
秦欣然精神饱满地上完了第三节课,正当她收拾书本准备离开时,杨东旭、刘一顺、贺珍珠等几位同学一下子围了上来,“老师,我们语文考了第几?”孩子们睁着大眼睛充满期待、充满欣喜地望着秦欣然,像盼望开大奖一样,秦欣然不忍说出真相,“还行,你们都挺努力的。”孩子们听到这话,眼中的光变得更明亮了,是兴奋,是欣喜,是不辜负期望的释然,这光是被秦欣然点亮的吗?如果是,秦欣然觉得自己现在也不是那么失败,不是那么一无是处,至少还可以继续引领孩子们去奋力逐光,去欣赏身边的每一个小美好,去发现从未见过的的自己。一次考试的失败又算什么呢?全当是生活赏赐的一块质感绝佳的踮脚石吧!随后,秦欣然淡然一笑,飘然离去。
期中考试奖励大会选在一个阳光甚好的午后,偌大的操场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根据校服的颜色分为三个方阵,其中穿嫩黄和天蓝色相间校服的是七年级,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下、在枯草遍地的操场上兴奋地说着什么,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像枝头裂开的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