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妈妈炒的一大袋花生,秦欣然准备返校了,途中的风景和回家时一样,心情却不一样了。小韩如此,秦欣然更是如此,她漠然地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切,当高楼变原野、繁华归平静之时,秦欣然想起了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想起了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起了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对家乡美食、亲人、故土的想念,永远是游子心头挥之不去的主题。
学校周日的晚上照旧静悄悄的,孩子们在教室里挑灯夜战,为梦想而拼搏,偶有欢乐相伴。在与孩子们交流时,秦欣然知道他们上晚自习的快乐是课堂上老师不经意间扯的“闲话”和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的零食加聊天给的,秦欣然回想起自己的初中晚自习,虽没有可口的零食,但有玉兰的花香、清凉的夜风、皎洁的月光和玻璃上的哈气涂鸦,最简单的往往能给人最长久的快乐,想着想着,秦欣然不禁裂开嘴笑了起来。
灯光昏黄,四周静谧,秦欣然捧起找同事借的《庭院深深》,继续看起来,其实,严格点儿说,这本书应该是同事主动借给她的,以前的秦欣然是绝对不会看这类型的书的,谁曾想身旁有个无比热心且无比热爱读此类小说的同事蔡老师,主动将她自己买的书送到秦欣然的宿舍。秦欣然清楚地记得,那天她正站在电磁炉旁边,挥舞着锅铲子炒土豆丝,“好看得很,你拿去慢慢看,看完了还我,我这还有她的其它小说,都怪好看。”
秦欣然这次笑着挥动着锅铲子,心想这真是位单纯善良可爱的好同事,熊熊烈火都不如她热情,一旁的赵娜“嗖”的一下,从电脑桌前跃起,冲到她们们面前,帮忙接过书,“好看不,我也瞅瞅!”
“娜姐,这,估计,不合,你,口味。”同事悠悠的一句话给了赵娜沉重如岩石般的打击。
“哼!”娜姐夸张地转过头,飞扬的发丝差点打到秦欣然的脸,故作生气地继续打僵尸去了,真不愧对“尸姐”这一称号。
每每想起在学校的生活,秦欣然都觉得温暖充实,就像吃着小火慢慢熬出的白粥,细腻绵软,暖胃又暖心。
正当秦欣然沉浸在甜蜜的故事情节中时,宿舍里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抬头一看,一根灯管“罢工”了,还是靠近床这边的一根,本来就不是特别明亮的宿舍,这下“雪上加霜”了。这可怎么办,她和赵娜都有早晚自习,冬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晚上8点半下自习,摸黑洗漱总是不太方便。望着近3米高的屋顶,她俩只能“望洋兴叹”,买什么型号的灯管?哪里有梯子?即使买了新灯管,借到了梯子,她俩一个学中文的,一个学英语的,也不会安装啊!不想了,想破脑袋也没有用,明天再说吧!秦欣然按下小台灯的键,准备洗漱了……
第二天一大早上,赵娜就风尘仆仆地赶来的了,左臂挎着与她身材极度协调的包包,右手提着用塑料袋打包的面条,推开门,就冲帘子里正在洗漱的秦欣然高喊:“小秦美女,看,我给你带好吃的了。”这声音自带气场,在空旷的宿舍回响了好一阵。
“啊?谢谢啦,我蒸的有鸡蛋羹。”电磁炉上的锅子“突突”地冒着略带香油味的水蒸气。
“鸡蛋羹加牛肉面,还没这么搭配过,今天试试呗!”赵娜调皮的话语让屋子里的空气都变得清爽舒适了许多。
“咋感觉今天屋里这么暗呢?”赵娜一边把面条放入大碗里,一边疑惑地问道。
“坏了一个灯管,只有靠你发光了,娜姐!”秦欣然正在往脸上拍爽肤水,有时间和赵娜皮一下。
“哈哈哈哈,我可没那本事,一会儿问问阿姨,看看咋办。”有事办事,赵娜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深受秦欣然欢喜,“尸姐”的称号里,也逐渐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吃着鲜香麻辣的牛肉面,秦欣然感觉这个早上,甚至这一天都会很美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一个凡人未尝不是快乐的,并且,这快乐是那么容易获得,譬如推开窗户,吸一口被丝丝春雨洗涤过的空气,一濯“压心头的丝竹案牍”,是快乐的;譬如迈开步子,走在落日余晖的江边,一睹“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快乐的;譬如走过街道,看到一地金黄的银杏叶,一览“满地翻黄亦壮美”,是快乐的……
“欣然,走!去签到,顺便看看阿姨在不在茶水室。”赵娜随意梳了一下头发,照旧是中分长发,或多或少显脸小,还别说,赵娜身上最具女生特点的就属这一头披肩秀发了,乌黑亮丽,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俺是长发女神”,其实后面加个“经”字,大部分人会觉得更妥当。不调侃我们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