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渡:世间最说不清楚的话题也许就是爱情。我们换个话题,说说有关财富。我看过一份资料,说中国目前每5000人中间就有1位千万富翁。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权威。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贫富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您认为财富占有的不公平将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跃文:我看现在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主要是三个:一是官场腐败,二是财富非法集中,三是贫富悬殊。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最后构成威胁社会的普遍问题就是贫富悬殊。有人笼统地批评仇富心理,却没有追问产生这种心理的病根。应该说,导致仇富心理的原因,既有传统的,也有现实的,当然还有人性弱点方面的。
中国自古的传统就是只要说到富人,就想到为富不仁。这个词的意思,或者是说富者因不仁而富,或者是说为富之后就不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反正是贬义。富人既然为富不仁,仇富的心理也就油然而生。所以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以“均贫富、等贵贱”为口号,乡里则把“吃大户”看作理所当然。侠客们最大的美德就是劫富济贫。不光中国如此,西方人也如此。阿拉伯人就说,富人死后要进天堂,比一匹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
伊渡:仇富心理并不理智,毕竟我们需要富裕,不需要贫穷;而且很多人的财富都是自己合法创造的。
王跃文:我反对盲目的仇富心理,那样对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好处,相反是有害的。可是仇富心理已经是种社会存在,不能视而不见。我敬仰那些道德高尚的富人。美国钢铁大亨卡内基的座右铭是: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最有意思的是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据说他的资产已有430亿美元。他在过去4年里,捐献给慈善事业的财产达到235亿美元,相当于他现有净资产的60%。(此处数据为2005年)
可是,比尔·盖茨却并未因此就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富人形象。相反,他动辄得咎。他捐一亿美元给印度人做抗艾滋病研究,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获得免税权;他给学校捐献电脑和电话,有人说是在变相做广告,向下一代推销自己的产品。舆论的威力真是不可思议,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比尔·盖茨被各种说法弄糊涂了,他在回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确实,我对于自己拥有如此巨额的财产,多少感到内疚。
伊渡:我们中国正是缺少比尔·盖茨这样的大慈善家。
王跃文:中国的富人们正在绞尽脑汁忙着怎么偷税逃税哩!比尔·盖茨将自己财产捐出60%之后居然还内疚了,也许这正是经济学家们说的财产伦理在作怪吧。但是,这种财产伦理可能只对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有制约力,中国的富人们才不管那么多哩。有资料表明,中国百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已超过23万人,富人之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富人自是越多越好,但中国有些富人是怎样富起来的,虽属商业秘密,公众还是能够窥知一二的。只不过话语权是跟着财富跑的,普通老百姓知晓再多内幕也只能在茶余饭后发发牢骚。当然,同富豪们大发横财的内幕相比,普通老百姓看到更多的还是这些人的阔绰。比如多年之前,位于北京国际饭店旁的“贡院六号”房产,每平方米售价6万元人民币,普通老百姓听了不敢相信,却被富人们一抢而空。又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豪华轿车销售市场不是美国或日本,而是中国。宾利轿车最低价800多万人民币,在中国供不应求。再比如,北京某饭店最低消费两万元人民币,每日门庭若市,不事先订座还吃不着饭。
伊渡:总体上说,中国富人的素质不高,这不是嫉妒。有位专门追逐女明星的富豪结婚了,他的豪华婚礼正逢印度洋海啸灾难之后,因此备受媒体非议。各种批评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位富人揭发这位金牌王老五并不是什么大老板,而只是个拿年薪的高级打工仔。这位主动出来揭发别人的富豪,真像那只没有吃着葡萄的狐狸,似乎如果真是大富豪了,他就有资格玩遍女明星,不然就是假冒的花花公子,有侵权行为。
王跃文:我无权批评富人们的奢侈和荒唐。人家钱是自己赚的,人家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哪怕他的钱不干净,只要没有东窗事发,人家兴许还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我们还得高举红标语上向他们学习、致敬!当然,所谓学习致敬,看起来也有些滑稽。那些胸口别着红花的富人是否真的值得去学习和致敬,没有人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致敬,但他们也总得有值得我们学习、致敬的地方啊!说个简单的事实: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