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和警觉,特别是对那些提供“诱饵”的人,愈要多加小心,警惕“黄鼠狼给鸡拜年”的“诱惑”,远离职务犯罪,避免滑向腐败深渊。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南陈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走向国破政息;大唐在《霓裳羽衣曲》的莺歌燕舞中遽然转衰。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沉溺于骄奢淫逸、腐化浪费,必然导致国家盛极而衰,民风颓废凋敝。
不贪小利,细微之处培养廉洁习惯。
家庭助廉,清廉之家才能幸福长远。
清廉是人生的智慧,清廉是平安的保障。
廉洁是一种前进力量,是抵御诱惑的盾牌。
贪如火,不遏则烧身。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
权钱交易是一根绞绳。
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
不要把金钱当作快乐的源泉。
应细算“四笔账”:一算政治前途账,不要自毁前程;二算家庭幸福账,不要愧对家人;三算犯罪成本账,不要因小失大;四算人身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
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
贪为万恶首,贪是断命根。
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贪。
吃草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无惊。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白居易做县尉时,因看到艰辛劳作的百姓而发出感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奉公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廉者为官,一生尽得平安;贪者居吏,永世难求幸福。
一个人欲望多了,必生贪心;贪心大了,势必欲壑难填,攫求无已,终至作茧自缚、身败名裂。
不动贪心,人才会快活。
有求则苦,无欲则刚。
领导干部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清。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
马融:“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陆贽:“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
泰戈尔:“鸟翼上系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上天翱翔了。”
淡泊名利,追求道德操守,挣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当为从政者每天温习的必修课。
如果放任人性的污弊、放纵自己的欲望,则迟早会葬送自己。
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成事之基”“仕者之德”“为政之本”“为官之宝”。
古人云:“今日居官受禄,当思昔日秀才时,又思日后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而知慎。”
林则徐留给儿子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廉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
当权力遇上利益,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了定力,则必然被“围猎”。
刘孟扬《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数十年,所争在没世。”
贪为败坏官德之源,领导者要用廉洁遏制贪欲、用谦让对待争夺,在心中筑起长城。
不做出格的事,不做违心的事,不做违反纪律的事。
曾威震亚、欧、非三大陆的罗马恺撒大帝,在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恺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自古以来,贪腐必失民心,“纵贪必至滋乱”。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官清则政善,政善则民安。
政治上要清醒,思想上要清静,作风上要清廉。
腐败规律:内心自律失守,外在诱惑才能乘虚而入。
当一个人的不义之财如大江之水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