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十章 伴君京都行

默认卷(ZC) 第十章 伴君京都行

纱灯下,望着徐志摩和王文伯远去的背影。

八月间,正是日本酷热的夏季,凌叔华和陈西滢跟东京基督教中国青年会联系,登一次富士山消夏。

富士山,对于凌叔华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它只不过是一座平凡无奇的山,最大的想法是躲躲京都的暑气。然而听说登山的人都得准备寒衣,在热如蒸笼的八月,真像吃了一碗冰淇淋,于是她与陈西滢加入了登山者的行列。

从东京出发的第一段路程,是饭田町到大月驿,途中要经过三十三个山洞,乘车约三个半小时。

第二段路程,从大月驿换乘小电车到吉田口,约两小时。凌叔华笔下出现了富士山的轮廓:

沿途水田碧绿,远山蜿蜒不断,好风扇凉,爽气有如中秋光景。车轨两边的大沟中流水潺潺,人家借它作水磨用的很不少,车在途中暂停时,我们下车洗手,觉得冷水如冰。土人说这是富士山融雪流下来的。

车仍然前行,忽见含烟点翠连绵不断的万山中间。突然露出一座消平的山峰矫然立于云端。峰头积雪尚未全消,映着蔚蓝的天光,格外显得清幽拔俗,山的周围并不接连别的小岭,同时也许因为富士山的山形整齐的原故,周围蜿蜒不断的美山,显然见得委琐局促的样子,恰似鸡群中立着一只羽衣翩翩悠然出尘的仙鹤。

这就是凌叔华远眺富士山的画面描写,一幅简括的构图,线条是那么美,那么清晰。

到杏田口已是下午五时,一行人在小镇上晚饭,购买登山用的木棍、短席、草帽、手套、线袜和草鞋。这时凌叔华才发现他们旅行团一共二十三人,除凌叔华和李女士,其余全是男子。他们在庙里拜过山神,木棍上刻庙印以为纪念,便从庙的左侧踏上山路。

由杏田口到山上是登山的第一段路程,计日本五合目。凌叔华和陈西滢怕走不了,就雇马前行。凌叔华笔下呈现出黄昏的树林:

穿过松柏树林的道上已是黄昏的时候,大树底下许多小树开着雪白的小花朵,吐出清淡的幽香,林中一会有夜莺娇脆流啭的啼声,一会儿是山雉哽涩的叫唤声,时时还夹杂着不知名字的鸟声与微风吹送一片松涛余韵。大家不约而同的默默不作一些声息向前走着。登富士山指南的书上说,人在山上时左右前后的看,就会“山醉”。“山醉”会晕倒的。我们进了大树林子内,虽未曾左右前后的观看,却已为林醉了。这是耳目得了太美妙的享用不觉的醉了吧。

到一合目,路并不远,因为天气冷,大家停下来加上寒衣,此地已是海拔五千三百多英尺了。

二合目因为路不长,没有停下。到三合目进茶棚休息饮茶。在黑黝黝的山道上,什么风景也看不到,前面仍是灯笼那一点光引路,余下的只有心中的怅惘和赶路的疲倦。

到了五合目,天已过午夜,大家倦不择屋,也就安然住下。第二天早上四时上山。吃过梅子饭,天已渐渐亮了,大家收拾好东西,继续上路。山风愈来愈大,约走了一里路,便觉呼吸困难,大家在一石室旁坐下来休息。凌叔华记下了白云的景像:

这目前的确是一幅神品的白云图!这重重舒卷自如,飘扬神逸的白云笼着千层万层青黛色蜿蜒起伏多姿的山峦是何等绰妙,山下银白色的两个湖,接着绿芊芊横着青青晓烟的水田是如何的清丽啊!我倚在柱子旁看痴了。我怕我的赞美话冲犯山灵,我恐怕我的拙劣画笔猥亵了化工,只默默的对着连带来的写生本都不敢打开了!

越往山上走风越大,大家到一石屋休息,据说这里是六合目。因为越往上走越困难,于是便分成两组,上去下去的各占一半。凌叔华和陈西滢归下去的一组。休息后,领路的把下山的人带到御殿场,坐火车回东京。

这是凌叔华人生之旅的一个小小记忆,她用那隽永和精粹的文字,引领我们走进异国的一个超拔世界。在这一个朝山人的群落里,不仅是一次钟毓灵秀之旅,一次消解暑热的纳凉之旅,更是一次精神和文化之旅。在那个斑斓清晨和盲睛的夜里,让清凉的山风荡进人的怀里,那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踏上去的何止是一座自然的山,那是一座文化的山,一座精神的山,在叔华的记忆里,留下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影子。

这一年的九月,凌叔华和陈西滢结束了帝国大学的研修,乘船经上海回到北京。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