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默认卷(ZC) 第十四章 踏歌山水间

默认卷(ZC) 第十四章 踏歌山水间

酒楼茶肆应有尽有,街道长石铺路,走了半个小时街市,竟无一个乞丐相遇。

我们找到一处饭馆吃中饭。地方尚属宽敞干净。我们进门便吩咐少放辣子,开出菜来,碗碟内红绿的却都是辣椒。我下了几箸,已经眼鼻淌水,抬头看看他们湘南人,以为他们必不如我们狼狈了。谁知桌上没有一个不面红汗流,一边却很得意的吃着。

饭后已近三时,他们匆匆渡水上车,到长沙城内,已是上灯时分了。

南岳之行,让凌叔华饱尝了衡山灵光独耀的性灵,一扫积在心上的阴霾,创作的灵感又被激活了。

需要补充的是,这位袁雪安老先生,也是一等风云人物,早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与蔡锷将军是同窗好友。回国后他曾先后担任北京民国大学代理校长,湖南省代省长,云南、山东财政厅长,湖北省委秘书长,告老还乡后寓居长沙。就在这次南岳之行的第二年,便因癌症病逝了。他的小夫人是贵州人,后嫁戏剧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先生。

凌叔华从南岳衡山回来不几天,忽然接到诗人朱湘由汉口一个旅社寄来的信,说有事访她。

朱湘是安徽太湖人,一九〇四年生于湖南沅陵,号子沅,十七岁时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加入清华文学社。在那段时间,便开始了诗歌创作,有些诗常交徐志摩在《晨报副刊》发表。朱湘虽是文学研究会会员,但他的诗风很像新月派诗体格律,加之他与新月社人员交往密切,朱湘也可以说是新月派诗人。《草莽集》便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结集。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认识了文坛新秀凌叔华。

一九二七年凌叔华婚后去了日本京都,朱湘则赴美在罗伦斯大学进修拉丁文、法文及英国文学,后转芝加哥大学进修希腊文、比较文学和德国短篇小说。一九三〇年朱湘从美国回来后到安徽大学任教,后来当了英文系主任。一九三二年五月,朱湘在聘人与欠薪一事上与校方发生矛盾,便辞职不干了。他表示不再当教员,宁肯当一个行乞的诗人,过飘泊的生活。

过了几天,朱湘果真来到了珞珈山。

几年未见,凌叔华几乎认不出这位当年风韵潇洒的诗人朱湘了。他穿一身破旧的短装,面容憔悴不堪,连长衫都没有穿。

凌叔华说:“子沅,我们从二七年别后,已有五年不见面了,听雪林说你在皖大教书,生活得很不错。”

朱湘打断凌叔华的话:“瑞唐,别再提皖大了。我这个人的性格你是知道的,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我不懂,也做不来。”

凌叔华说:“你说的对,这个社会对我们文人真是不公道,武大有些事不比皖大强多少,西滢有时也为此呕气。这个社会,逼着你也得学点为人之道,不然你就无法生存。”

朱湘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凌叔华说:“你途中被窃的事,那天雪林也和我说过,我也很同情你,我这里有几十元钱你拿着,也帮不上太大的忙,你做个回家路费吧。”

朱湘接过钱,道了声“谢谢”。

凌叔华领他到合作社吃了顿晚餐。分别的时候对他说:“子沅,今天就不留你在学校住了,你知道近来战事频繁,国民政府发了剿匪区保甲训令,谁也不敢留客。”

朱湘说:“晓得,晓得。”

朱湘走后,凌叔华就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音讯。对于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诗人,见到他穷愁潦倒的样子,她爱莫能助,心中十分惋然。

过了几天,朱湘的夫人刘霓君来访。她告诉凌叔华,听说朱湘在路上被窃羁留武汉,就从长沙赶来了,可是他先一天走了。

刘霓君于一九二三年在上海与朱湘结婚,先后生了一男一女。

以前夫妻感情极好,现在常常吵嘴,朱湘闹着要离婚。她现在带着孩子住在长沙的娘家。这段时间刘霓君到处找他,偏偏事不凑巧,朱湘去了,她来了;她去了,朱湘来了,走马灯似的转,彼此总是碰不上头。她结婚时的一条金项链,当了三百元,就在追逐中花掉了。

刘霓君还告诉叔华,朱湘有时也很伤感,他对我说:“我们不该生下小沅来,让他在人间受苦!”他又说:“恐怕我要走在你们前面了!”有时他半夜醒来,对刘霓君说:“你要替我抚养我们的小沅和小东啊!”

凌叔华对刘霓君很有好感,她不仅通情达理,而且长得非常美丽。听了刘霓君的诉说,凌叔华隐隐感到朱湘近来的思想变化有些不对头,她也只能劝刘霓君多照顾朱湘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翌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