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认为,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她指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要件,格力都已经具备了,而目前最应该抓紧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持之以恒。董明珠打趣地说:“格力培养了我,朱江洪培养了我,我正在像朱江洪一样培养着更多的人。”打造一个百年企业,不是一两位企业领袖就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代代、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努力。
2008年,董明珠在福州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颇有感触地谈到了在企业的一次招聘工作中所遇到的事情。她说,当时有两个大学生前来应聘格力的岗位,其中一个大学生所询问的问题是:企业能给我什么待遇?而另一位大学生所询问的问题是:到格力后,我能干什么?我能为格力电器做什么?看得出,这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这两个人如果同时被格力聘用,虽然所获得待遇有可能是相同的,但将来两个人的发展前途一定是不一样的。董明珠当然更欣赏后者,她觉得求职者应该展示一种责任担当,展示一种奉献精神,这样才会被企业和社会所接纳、所认可。
在格力电器的人事网页上,写着这样的格力人才观: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你有多大的能力,给你多大的舞台;不断培养、挖掘人才,给人才不断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是每个管理者的基本工作之一;挑战压力,经营自我,承担责任;我们不但把格力当作一项事业,更把它当作一所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这样的人才观,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感到振奋、受到鼓舞。格力在对人才提出高要求的基础上,更强调了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从董明珠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说,格力的人才观,也有着企业与人才共赢、共同发展进步的内容。在对员工的具体要求上,董明珠也重点强调了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因此,在每年格力所举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当中,都要按照先徳后能的理念精挑细选。
在格力的人才考核机制中,其要件就是要忠诚、有职业道德和有关爱别人的思想。抱着这样的思路,在格力电器培养的中层干部中,年轻人占了一大部分,职位最高的总经理助理才31岁。说到这位31岁的总经理助理,以前也只是公司里从事跑护照工作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几年前的一次自荐寻求新岗位的公司内部招聘活动中,董明珠觉得此人具有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总是勤勤恳恳去做好本职工作,没有任何怨言,领导交代办理护照的事,他夜里宁肯不睡觉,也要琢磨出很好的办法去办理护照。因此,董明珠有意破格提拔这个年轻人。
经过面试和一番交谈后,董明珠更是坚定了培养他的信心。在公司高层研究决议的时候,有人提议让这个小伙子到人力资源部去锻炼,可董明珠否定了这个提议。她提议并决定,让这个小伙子下到车间去,去当某一个分厂的厂长。她解释说:“如果他是一个人才,一定要让他下车间去锻炼。”有人提出了异议,说这个小伙子毕竟不懂技术,而公司所有分厂厂长的职位都对技术要求很高,把一个只有24岁的年轻人放到车间去当厂长,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最后,董明珠力排众议,安排小伙子到控制器厂做厂长。小伙子到控制器厂后,主动自加压力,积极努力研究技术,同时,发挥自身的亲和性,凝聚和领导几百名员工统一行动,统一步伐,开展生产。每天晚上七点钟晚饭吃过以后,他还会从员工集体宿舍跑到办公室去加班学习,看技术类书籍,琢磨工厂的产品。除了自己学习外,还经常找员工谈心,跟员工聊天,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在沟通过程中,指导员工如何开展工作。
这个小伙子到控制器厂一年的时间里,在分厂的结构调整上、生产工艺上以及人文塑造上,都做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努力。他的努力董明珠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年后,董明珠又将他调到了另一个基层部门锻炼了一年,之后董明珠才把他调到了采购部担任部长。采购部虽然大权在握,但也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上。小伙子到了采购部后,更加刻苦努力,一年下来,采购部为格力降低了至少两亿元以上的成本。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董明珠觉得对小伙子培养得比较成功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把小伙子提到了总经理助理这个岗位上。
实际上,在格力,像这位总经理助理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格力的企业文化在于使员工在每个岗位上都能感觉到很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挑战自我”的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