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认为,一个企业能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关键在于企业的品牌能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她带领格力人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格力营销战略,并把这种模式做到了令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地步。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格力电器始终坚持确保优良的产品品质,并甘愿承担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长的新产品研发及试验周期。董明珠说:“好产品是会说话的。”正因为如此,格力空调的品质才会在广大消费者之间口口相传,格力为此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空调作为一种耐用的消费品,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空调产品时,会对其性价比进行慎重的考虑。格力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使得格力空调具有了本质的差异化,因而显得别具一格。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造客户,扩大产品销售。所谓创造客户,就是不断地培养和创造产品需求,引导空调企业快速发展。格力始终有效地开发利用了各种资源,尽最大努力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进而不断充实和完善格力电器的经营模式。不断创造客户,使格力获取了满意的利润,也切实实现产品营销规模报酬的递增,促进格力电器的健康快速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创造顾客这一目标呢?董明珠说:“唯一可行的良策,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技术产品以及更好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与消费者建立并保持一种良性的亲戚关系,消费者才会愿意、也乐意为格力的产品付钱消费。”
这里,必须弄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应该单单就是为了赚钱,而是应该把盈利和担当社会责任有机地融为一体。只有做到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企业的行为才能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认同。董明珠强调说:“20多年来,消费者为什么都愿意买格力空调呢?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就是格力讲诚信、重信誉。格力从来没故意糊弄消费者,也从来没以次充好搞投机。多少年来,格力一直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格力的市场是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的,绝不是搞投机来赢得的。”
在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中,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居第一位的。没有好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一切都无从谈起。和同类空调相比,格力空调差不多是价钱最贵的。可是在市场上,格力空调始终是卖得最好的。毋庸置疑,消费者的普遍心理是喜欢物美价廉。可是,当价廉却始终买不到物美的空调时,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质量好一点的空调。最终,格力空调还是以质量取胜,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格力空调能够做到全球销量第一,靠的绝不是打价格战,而是以物美取胜。可以说,物美才是格力空调实施竞争战略的撒手锏。格力讲诚信的文化理念,决定了格力电器不会在空调质量上弄虚作假,也决定了格力电器不会在长远发展战略上去打价格战。打价格战,是企业没有自信心的具体表现,只会让企业自乱阵脚。
对格力而言,把产品卖出去并不是最终目标。产品卖出去了,消费者满意了,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赖,切实达到了增加顾客的目的,这才是格力的目标所在。
当一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之中,所面对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时,“把产品卖出去就是硬道理”的思维方式往往占据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地位。因此,很多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不是用消费者喜不喜欢来作为抢占市场的主要考量因素,而是把怎样将消费者的钱骗到手来作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考量因素。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企业昙花一现般地倒下了。
当空调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后,众多商家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进一步抢夺市场,其中最为惨烈的方式就是打价格战。打价格战,表面看似乎是消费者捡了大便宜,而实际上却是消费者吃了大亏。打价格战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带有欺骗性的行为。产品的价格虽然降下来了,可质量却没了保证。价格低,生产企业就要在降低成本上做足文章,甚至不惜偷工减料,生产出的产品自然会先天质量不佳。到销售环节,消费者虽然少花了钱,而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买回去一肚子气。有时更不可思议的是,买回去的空调没用多久就被宣判了“死刑”,成为废物。
打价格战不见起色的时候,各个厂家又要换上新套路,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售后服务措施,用攻心的策略去争取消费者。虽然消费者一下子被尊为上帝,可产品的质量问题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产品坏了修,修了又坏,既劳民伤财,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