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凉山月 >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在西昌结束工作前,占旺元入了党。穆歌和张念本在会上承认过去对古旺元看法片面,带有成见,不够客观。表决时全体举手通过。

工庭芳曾找古旺元了解他落水经过,据朱铁铮反映,是张念本在紧急情况下松开手,造成古旺元落水失踪。古旺元否认。坚持说是自己动作不当,失去平衡,被浪打入水中,与他人无关。他没说张念本松没松手,既不愿使张念本受追究,也不想在组织面前说假话。含含糊糊。

王庭芳心领神会,不再深问。但对张念本的品质从此打了折扣。放弃要推荐他领导民族文艺工作的设想。

王庭芳要古旺元向全团报告他遇险脱险的经历。古旺元讲没有党和政府作靠山,一百个古旺元也当了奴隶。不是他凭个人坚强、机智得救,而是革命的威力和政策的感召使彝人改变态度,化险为夷。他没多谈悲惨和艰险经历,着重讲亲眼看到的彝人性格特点,接受****的曲折过程,弃旧图新,化敌为友的新气象。他坚信只要认真执行****,彝族从奴隶社会跨入****指口可待。他感谢组织上为寻找他,拯救他所作的一切。

王庭芳认为他谦虚,把古旺元在危困中斗争,在艰难条件下坚持原则的情况,就他所知道的向大家作了介绍。

大家真诚的,不是客气的对古旺元都表示出尊敬和友好的态度,在人们眼里他不是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了。

回京时沿途不再停留,顺流而下,不日便到达了武汉。

在武汉换火车要等一天。闲暇无事,大家去看电影。影院正演赵丹主演的《武训传》。武训为兴学求乞,跪在地上受地主流氓欺辱,“打一拳三十文,踢一脚五十文。”把卖打得来的钱办学校,看得观众很感动,张念本忍不住直擦泪。曲木听不清楚,看不明白,一个劲打瞌睡。古旺元问她:“要不要到外边去透透风?”曲木说好,古旺元便领她出去逛街。遇险回来,古旺元对曲木更加关怀,下意识中常把两个阿芳混成一体。对那个阿芳欠的情便在这个阿芳身上补偿。都是彝人,都叫阿芳。

散场后张念本在街上碰到他们两人

,埋怨说:“这么好的电影,你们还溜号!”古旺元说:“曲木看不懂,我陪她走走。当兵时在堂邑武训陵园住过,看过武训的传记材料,电影不看也罢!”张念本忙问:“你都见过那些材料?”古旺元说:“无非是传记,行状,颂联,和名人大官送的匾额,银盾之类。”张念本说:“当时你怎么没记录点资料,如果有借来看看,我想写点文章表扬一下这个人物。”古旺元说:“那时哪有这个心思。”两人纯系闲聊,古旺元也并未放在心上。

因为一下火车,就各奔东西,火车上成了大家告别谈心的所在。

曹先生和谷剑云在车上整理材料,准备回去写论文,特别请古旺元去谈他在阿候家的见闻。古旺元并不愿多讲此事,但人家是作学问,理应支持,便有选择地谈一点,客观地描述了彝人风习和阿候兄妹形象,当然回避了和阿芳的私情。谷剑云是行家里手,不知从他口气中还是从神情嗅到什么,听完笑着说:“如果你不回来,看样有当番邦驸马的希望。”古旺元骂他胡扯。曹先生却说:“彝族社交自由,两性关系方面与汉族观念不同。有点桃色插曲也属正常。说女孩子有了表哥,并不带有贬意。”谷剑云说:“因祸得福,早知有此良机,我倒愿意失足落水!”古旺元接受教训,从此不再跟人谈阿候阿芳,把那个甜美的梦境深藏心底,只留给自己回味。

张念本,穆歌都劝他把这场奇遇写出来,穆歌说:“你要写成歌剧,我给你谱曲。”张念本说:“我给你写评论。咱们说好,这素材你不写可就是我的了,一招鲜吃遍天,这么独特的题材,写出来会一鸣惊人。”古旺元一笑了之。把这段经历当作成名资本,是对人生的亵渎。它对自己和有关的人是神圣的,严肃的,刻骨铭心的,是生命的一部分。

古旺元站在两辆车厢接连处吸烟,陶亚男端着茶杯走来,站在他对面笑着说:“到北京就各奔东西了,你不觉得咱俩有什么话要谈吗?”

古旺元说:“当然有。”

陶亚男说:“为什么不主动找我?非等我找你!”

古旺元说:“我还没考虑好怎么谈。”

陶亚男说:“不必考虑,想怎么谈就怎么谈。”

古旺元说:“我怕谈不明白,伤害了你。”

陶亚男说:“我没那么脆弱。”

古旺元说:“那我就放开胆子说了。以前,我对你隐隐地,隐隐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