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八部天龙外传 > 十一、澶州之战

十一、澶州之战

将军,次年即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

而杨业不过是北汉降将,太宗却为此从重惩处潘美等人,想来有一大半倒是看在折太君的弟弟折御卿和三个能征惯战的侄子折惟信、折惟昌和折惟忠的面子上。

见富弼等人不解,范仲淹便道:“府州折家乃是本朝唯一尚存的藩镇,世袭府州知府,太宗平定北汉时折太君的弟弟折御卿曾东渡黄河,牵制北汉军于岚州一带,先破奇岚军,俘北汉军使折令图,又攻取岚州,杀北汉宪州刺史霍诩,俘大将马延忠,后乘胜沿汾河而下,攻陷隆州,与太宗会师于太原城下。折御卿与辽军苦战多年,多次打败辽军,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三个儿子折惟信、折惟昌和折惟忠也都是大宋名将。”

静虚向杨文广问道:“贤侄在府州四年,可曾经历战阵?”

杨文广道:“战阵未曾经过,蕃兵寇边倒是有过几次,四伯闻警即提兵压制,蕃兵见我军阵形严整,便转道他府而遁。”

静虚点头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让敌军不战而退,惟忠此功大矣!”

原来杨文广自幼厌文喜武,不爱经书爱弓马,在东京天波杨府呆得气闷无比,便跑到折太君的娘家府州,此时折惟信、折惟昌早已故去,府州知州乃折御卿四子折惟忠,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镇守西陲。

众人唏嘘不已,静虚接着讲说澶渊之战:“当年击败杨业之人,乃是辽国的大将萧挞凛,此人是萧太后的族弟,身经百战,勇冠三军。”

范仲淹抚须道:“萧挞凛莫不是在澶州城下被我军击毙的辽国统军么?”

静虚道:“正是,萧挞凛在辽国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历任辽国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等职,澶州之战时,辽国名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都已亡故,萧太后在军事上倚重的就是萧挞凛。并且,此次出击宋朝,主意是萧挞凛给她出的,在征战中出力最多的也是萧挞凛,说萧挞凛是辽军的‘军胆’并不过分。”

范仲淹道:“萧挞凛在辽军中地位如此之高,如何被我军轻易击毙?”

静虚面色凝重:“正是由于萧挞凛之死,才导致宋辽修道之士之间一场恶战!”

范仲淹奇道:“却又为何?”

静虚缓缓而言:“辽国皇帝和太后自入宋境以来,由于寇准布置有方,宋军奋勇御敌。辽军先攻打威虏军、顺安军皆不克,转攻北平寨,又不克,东攻保州也不能得手。”

“恼羞成怒的辽军又去攻打瀛洲,瀛州知州李延渥、将军史普据守坚城,浴血死战,辽军也勇敢异常,昼夜法番攻城,但都被我军以滚木、擂石打退。辽军杀红了眼睛,人浪滚滚直扑城墙,根本不计伤亡。萧太后也披挂上阵,亲自擂鼓助战,无奈辽军攻坚乏术,付出巨大代价仍是一无所获。瀛州一战,血战十余日,辽军战死三万精甲,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辽师为之气沮。”

“那萧太后不愧是女中豪杰,瀛州一仗倒把她打清醒了,她清楚辽军的优势是野战,现在舍长不用,顿兵坚城之下,岂非自讨苦吃。萧太后马上下令,不再攻打瀛州,充分发挥辽军野战优势,迂回穿插,绕过瀛州,直奔中原腹地,接连攻克祁州、德清军和通利军三城,京师大震。十一月二十四日辽军直抵澶州城下,三面包围了澶州城。只要打下澶州,过了黄河,东京就近在咫尺。”

“师父得知澶州危急,便和众道友先行一步,先于真宗皇帝到了澶州城。据守在澶州城的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继隆和驾前西面排阵使石保吉。”

“萧挞凛欺我宋朝无人,单人独骑在澶州城下绕城而走,巡视城防。守城士兵纷纷开弓放箭,孰料萧挞凛乃是辽国国师宗护的弟子,自幼便练习金刚护体神功,出战时身穿连环金甲,莫说寻常刀剑,便是干将莫邪也伤他不得。”

“那连环金甲本是西域进献给辽国的宝物,穿在身上,刀将不入,萧太后爱惜萧挞凛勇猛,赐予萧挞凛让他防身。守城军士所放之箭,尽皆被连环金甲挡落,萧挞凛绕城一周,立马门下,巍然不动,辽国士兵欢声雷动,大宋将士为之气夺!”

“峨眉山的雷霆子道长是个火爆脾气,见状大怒,从城墙上一跃而下,仗剑直向萧挞凛剌去。萧挞凛此时已调转马头,正欲回营,辽军将士望见雷霆子跳下城墙,便大声鼓噪起来,”

“萧挞凛自恃有神功金甲护身,不闪不避,谁知雷霆子所持昊天剑乃是峨眉派的镇山之宝,正是各种护身铠甲的克星,剑上更附有雷霆子数十年的内家真力,只见那昊天剑刺破萧挞凛的连环金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