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依然津津乐道小胡时代宜城教育的辉煌,将小胡治教传得神乎其神,最悲催的下一任就是前任曾经是个神,因为前任的光环太强了,你的到来,只能是自然而然地背锅,背着不会搞教育,将好好一个宜中搞得乌烟瘴气,不单外地的优秀生活不来了,连宜城自己的学生都要到外地上高中,流失了多少优秀的生源!
小胡成功地将教育搞砸的黑锅转移到下任身上,诚然,从现象上看,宜城的教育是在小胡调离后就没落了。
小肖上大学后的第二年春天,有一次,向红在街头遇到了薛宁宁,胡子巴茬,头发少得看得见头皮,一付苍桑老成,沉默寡言的样子,向红以为这孩子去北大学艺术了?怎么看起来象搞艺术的一般不修边幅,打扮怪异的样子。结果几句问下来,薛金生不免叫苦。说是儿子回来复读了。
向红大吃一惊,好好的北大不读,还回来复读,究竟要考上什么才满意?这孩子未免有些太定位高了。
原来,薛宁宁上的北大是北大医学部,而且宜城录取的北大都是北大医学部的护理专业。学医必须得个人从心里喜欢,因为一旦学了这样的专业,再难从医学的圈子中跳出来,这孩子觉得这北大不是想象中的北大,这护理专业更是这孩子的恶梦,他压根不想学医何况是护理专业!
薛金生说,都怪他自己单是听了这北大的名,报志愿时老师校长轮番做工作,说薛宁宁这分数,报了北大医学部保证能录取,如果不报医学部,就上不了清北,只能是上个浙江大学,虽然是985名校,但与北京大学还是差了一个层次,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什么专业都要上,学校本身就是金字招牌。
薛金生父子就这样听从了学校的意见,将第一志愿报成了北大医学部,却没有想孩子不喜欢这专业,上了不到一个月就想退学,老师,同学做工作也不行,这也不是勉强的事,总不能让孩子一辈子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吧。
“不过,”薛金生变成一副亡羊补牢踌躇满志的样子,一改前面的阴郁灰暗,“薛宁宁这次准备走去年王守仁家儿子走的路,也是小胡联系的,自主招生。”然后,薛金生欲言又止,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神秘感。
与薛金生的信心满满不一样,向红却不由得有些担心,为薛宁宁担心,多好的一个孩子,已经受过一次挫折了,如果此次不成功····,孩子的事是多大的事啊,去年就已经吃了听小胡的亏了,怎么今年还要走捷径,捷径走不好就是一条不归路啊!一年的时间对孩子的折磨多大啊,看看薛宁宁,一个聪明的孩子,现在看起来竟有些老气横秋,沉默寡言,再耽误一年怎么办?怎么薛金生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在孩子的问题上这么糊涂?看似是给孩子创造捷径,但剑走偏锋,本身就有赌的意味在里面,孩子的前途怎么能赌?但是对于宜中来说,对于小胡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去年薛宁宁贡献了一个北大指标,今年如果上了,就是又一个清华指标,以薛宁宁的水平,再不济怎么也能走个985学校。一个薛宁宁,两年做贡献,小胡的指标就会漂亮多了,宜中的名声自然更响了。
向红看着薛金生,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来,就象是看到有人处于危险的边缘,心中着急与担心,但人家就是不当回事,何况,自己的小肖与薛宁宁是同学,同学之间往往会有个比较,自己说出来,不会让薛金生以为自己是眼红吧,毕竟小肖没有上了清北,孩子的事情总是令人揪心,但向红嘴上却不敢说出来。
果然,薛宁宁没有取得保送资格,焦虑,紧张,心情不好,考试时发挥失常,上了本省的一所211大学,虽不理想,但是也不能再复习了,再复习怕孩子出问题,大二的时候,薛宁宁就不得不休学治疗,因为当时他的抑郁症已经相当严重了。
看到薛宁宁,向红不由得想起那个聪明活泼的孩子,这孩子聪明,心气高,但来回这么一折腾,心中的落差一大,这孩子心理自然不平衡,就跟自己较上了劲,老也走不出来,这精神上不就出现了问题了,好孩子更怕受挫折,向红想起这孩子从小到大那真是一帆风顺啊,当初孩子们分班时,人小学到初中,薛宁宁那一次不是好班里面的好学生啊,那时的薛金生,也是向红和肖志鹏眼里分到好班的孩子家长,那时薛金生们是多么的意气奋发啊,想不到这样的孩子,却毁在了高考上,人为出现的问题上,也是各人各命,只是可惜了一个本来前途无量的好孩子。
那天,向红到了娘家,家里只留下父子俩,高考一事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只等录取通知书来了,小肖觉得有必要与父亲谈谈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