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操征张绣,绣降复叛,操大败回。
不久操接绍书信,信中皆是讥讽曹操之言,操大怒将书信递荀彧一阅。
操怒曰:“孤奉旨讨罪,却屡遭戏弄,文若可有良策?”
操迎帝至许都,人心浮动,将士不满。
将士中传言曰:“我等用命打下的基业,却要与人瓜分,是何道理?”
于是,曹操使诡计,故有此败。
一曰告诫将士:性命重要,亦是田产重要?尔等若以为田产、官职重要,就要像孤一样舍儿子与侄儿性命。孤险些丧命,只因上天有好生之德,留孤一条性命,用来告诫尔等,勿要贪小利而葬送全家性命。
二曰告诫百官:人心叵测,我尊重你们, 并非惧怕,而是在给你们提供庇护,我排除众议,迎奉天子,致使他人憎恨,遂致此辱,有此败也。
其三曰告诫诸侯:迎奉天子,致此辱,尔等若舍得全家性命,不畏名声扫地,迎去便是,孤拱手相让。
曹操故事流传百姓,百姓叹曰:“世事难料,人心险恶!”
刘表有两子,袁绍有三子,操故意政治表演,吓唬二人。
注曰:刘表、袁绍、孙策为何不敢攻打许都抢走天子,那是因为有儿有女,刘备没有,所以常常要去袭取汝南,对外称要迎奉天子。
袁绍闻讯,望病床袁熙,心曰:“我若迎来天子,袁谭、袁尚被杀,我只剩熙儿也。”
又心曰:“若熙儿病故,吾成孤老矣。”
叹曰:“若有进言让孤迎奉天子,必然是心怀叵测,孤必不饶。”
田丰便是如此,一直向袁绍进言,偷袭曹操,迎奉天子,招致袁绍记恨。
于是袁绍这才书信讥讽曹操。
刘表见曹操此败,心曰:“曹操之奸,吾不及也,先弑父后杀子,畜也。”
刘表也书信一封,送去曹操,信中作安慰之语。
荀彧阅袁绍书信后,叹曰:“自古成大事者,胜败乃常,能者虽有一时之弱,但时久必显强大。庸者恃强凌弱,不久必失人心,由强转弱。刘邦、项羽之争,尤是如此。绍外宽内嫉,用人不明,明公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胜袁绍多矣。”
荀彧常以刘邦、项羽,对号入座曹操、袁绍。
每每以刘邦之事,用来比喻,向曹操进言。
曹操焉能不知历史。
项羽立熊心为楚怀王, 奉旨东征西讨,今同曹操事。
操将荀彧夸赞之语,尽皆抄下,书信回绍。
荀彧得知,对操渐生不满。
不久袁绍、曹操合谋发起官渡之战,帮助袁绍诛杀心中之患。
袁绍使名单送来,田丰、许攸、审配、逢纪、颜良、文丑。
附曰:“田丰刚而犯上,不知进退;许攸行为不俭,贪婪无度;审配难以容人,专横无理;逢纪奸佞小人,喜作谗言;颜良、文丑莾夫耳,易被教唆。此几人乃孤心头之患,一日不除,寝食难安。孟德若能相助为兄诛杀几人,为兄必然感激不尽。”
操又改名单,田丰、许攸、沮授、淳于琼、颜良、文丑。
因审配、逢纪另有重任,暂且不除,非他二人不可逼走许攸,先留他二人性命。
操行军议之时,又使荀彧与孔融议论。
一人主战,一人主降。
孔融曰:“袁绍地广兵众,田丰、沮授皆乃河北名士,有二人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必然算无遗落,有审配、逢纪、许攸为其督军、督粮,必无后顾之忧,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袁绍统领军队,必能攻无不克,明公不如降绍,以免生灵涂碳。”
荀彧曰:“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此二人督后方,若许攸家人犯法,必然重治,然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可一战而擒。”
荀彧之言,深得曹操认同。
后皆应证,遂有曰:“荀文若,料事如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