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字公达。
颍川颍阴人,荀彧之侄。
父彝,母不详。
生公元157年,逝公元214年,享年五十七。
公元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征召,拜为黄门侍郎。
不久,董卓之乱,攸与人合谋刺杀董卓,事泄,被捕入狱。
卓败亡后,攸才被免罪。
攸弃官回乡,不久又被朝廷征召,迁任城相。
攸上书担任蜀地太守。
朝廷下诏益州,道路阻塞,攸也无法到任,遂驻留荆州观察局势。
术谋士阎象向术进言曰:“攸有大才,今正在汝南,主公礼贤下士,他必效死命为主公出谋划策。得攸之才,必不输曹操、袁绍。”
术问曰:“攸乃何人?”
象曰:“攸乃荀彝之子,荀彧之侄也。”
术笑曰:“吾若请来,岂不是低人一等。”
阎象只好作罢。
刘表从事蒯越与荀攸有旧,遂向刘表进言曰:“荀公达精通兵事,此人正在荆州避难,主公请来,可为一大助力。”
表曰:“攸行刺董卓,足见此人行事鲁莽,不计后果,孤哪敢用。”
操复定兖州,又迎来天子,官员奇缺,操要百官举贤能。
杨彪举孔融,董昭举王朗,程昱举司马朗,荀彧举陈群,满宠举张既,钟繇举荀攸。
操征召,唯荀攸不召。
钟繇问操,操叹曰:“荀攸何人耶?”
繇答曰:“荀彧之侄。”
操又曰:“如此大才,何故术、表不揽为己用?”
繇曰:“攸与颙行刺董卓,使表、术不敢用,公惧乎?”
操笑曰:“孤也欲行刺董卓,奈何无人相伴。”
繇曰:“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操大悦曰:“我这便使朝廷征召,为我所用。”
繇曰:“非将军去书不可。”
操曰:“我这便书信一封送去。”
操心曰:“若又敢行刺,吾正好借机发难。”
操书信曰:“今天下大乱,正是用计之时, 公达谋略过人,岂可袖手旁观。”
又叫帝拟旨一卷,上曰:“拜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
攸接信与帝旨,果然至。
攸寸功未立,不敢居功,操与攸相谈甚欢,拜为军师,若立功劳,再行封赏。
操行议论,赞攸谋略过人。
操谋士分工明确,且知进退。
操征战时若问起军事,皆缄口不言,让攸献计,累积战功。
此乃谋士和谐之道也。
荀攸问小叔荀彧曰:“操可有不臣之心?”
彧答曰:“操多疑,见识过人,奸诈狡猾堪比高祖。”
攸曰:“吾如何自处?”
彧曰:“操有识人用人之明,忠奸伪诈,他一观便知,汝想活命便不可自作聪明,背后使诡诈之事。”
攸了然,遂谦卑自处。
公元197年,操征张绣大败而回。
公元198年,操再征张绣,使嘉、攸为谋。
操问攸曰:“公达可有计策破敌?”
攸曰:“绣、表联盟,攻绣、表必救。我军陷于被动,如今之计,可使离间,静观其变,寻求战机。”
操曰:“吾观刘表守土之犬也,上次攻绣,刘表未能出手相救。表忧孤设伏,中我埋伏,损兵折将,此次攻打张绣,刘表必然也不敢出兵救援。”
遂操一意孤行攻打张绣,刘表领兵救援,操不敌败走。
操与攸曰:“悔不听公达良言也。”
攸又拿出刘表书信,奉操一观。
上曰:“卓残暴,操奸诈,祸乱朝纲更甚董卓。操挟持天子,把持朝政,祸害忠良。以公达侠义,为民除害,谋刺曹操,孤必重赏。”
操观信后怒曰:“刘景升狼子野心,孤与他势不俩立。”
又与攸曰:“公达果真忠臣也。”
操抬攸,实则抬已,装腔作势,故作表演。
后荀攸随操东征西讨,荀攸皆能献上良策,一路升迁受爵。
荀彧调任后,荀攸接任尚书令,不久也被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