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字伯达。
父防,母不详。
河内郡温县人,司马懿长兄。
司马防生八子,人称八达。
生公元171年,逝公元217年,享年四十七。
司马朗出身名门望族,身姿伟岸,长相英俊。
见识过人,少时知名。
立冠不久,被董卓征召为郎,时司马朗之父司马防正于朝中担任治书御史,见董卓祸乱朝纲,担忧祸及,遂卷家逃离京城,归返故乡。
不久司马防一家被人告发,士兵捕司马防、司马朗去见董卓。
卓问朗曰:“汝与孤故去之子年纪相仿,孤侍你不薄,何故离去?”
朗答曰:“董公以高世之功德,于天下大乱中辅佐天子,清除宦官秽乱,举荐贤士,重用贤能,此乃虚心深虑也。即中兴于治世,随明公威德隆重,功业渐著。而兵灾渐乱日渐严重,州郡如同大鼎煮沸,连京城近郊,百姓无法安居乐业,抛弃国产,四处流亡。董公虽在关口设置禁令,以重罪加以杀戮处罚,却也不能阻止逃亡风潮,此也是我归乡缘由,望董公有所借鉴,稍加反思,不久名声便可像如日月荣耀,伊尹、周公亦不可比也。”
卓心曰:“坏人我做,好人你们做,哪有这般道理。”
卓叹曰:“言之有理,孤正缺贤能。你有良策,皆可献上,寡人必然酌情而用。”
卓话毕,叫人松绑。
朗回府,趁卓不备,又贿赂城门守卫,夜三与家人逃出城去。
时兖州大乱,朗只好去黎阳投亲。
公元195年,操与布于濮阳对峙,朗这才回乡。
司马朗回乡后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父教导诸弟,遂司马家有司马朗才未因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不久,操征召司马朗为司空曹掾属。
朗见操曰:“今寸功未立,就任曹掾,恐难服众。”
操曰:“汝愿就任何职?”
朗曰:“吾平身之志,使百姓安居乐业,遂向曹公自荐成皋县令。”
操曰:“也好,治县有功,百姓称颂,孤再委以重任。”
遂操任朗为成皋县令,不久因病去辞,后复为堂阳长。
朗治地方宽惠仁慈,因政绩出色,百姓拥戴,不久调任元城令。
公元208年,朗被辟为丞相主簿,朗向操献两策,一曰:“复春秋爵位。”,二曰:“ 复周朝井田制。”
操以时过境迁,岂可复焉,拒绝司马朗提议。
朗虽与操治政理念相背,但也不影响曹操对司马朗政务作风,政治才能的推崇。
后朗迁兖州刺史。
朗于任上,以身作则,清正廉明,遂使兖州生机渐复。
公元217年,司马朗前往居巢劳军 ,感染疾疫身亡。
史疑曰:朗治政宽仁,操治政严酷。世人比之,笑话曹操不识治理地方,此话传入曹操耳中,心生怨恨。
又有曰:朗任兖州刺史,司马懿乃曹丕心腹,二人使曹操心生忌惮,除之后快。
遂曹操令夏侯惇加害,假作染病身亡。
史称:司马朗有胡广、黄琬之才,左右逢缘,为人宽和,处世公正,为中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