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二郎听得这话,不禁想起西北无数的风车来,黄沙漫漫、风车片片,迎风而旋转,真是西北的奇景。
他带了很多的能工巧匠、矿产研究者、术算师和科研人员,他们中有的擅长算数、有的精通历法、有的精通水利、有的擅长教化民众,他们在中土的得不到重视,更无法获得高官厚禄。
他们追随着温三郎,在西北边关展现自己的价值,偶露峥嵘就能造福一方,拉动牵引巨大重量的风车木轨系统能够,修建的坎井灌溉良田沃土。
每到一个地方,一旦有条件,必然会打水井,修建坎井,栽植柳树,葡萄,他修建一个又一个的大风车、水车、各种机械,充分的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用来取火、灌溉、运输、拉动机械,铺设轨道来运输粮食货物,又利用水利,运输货物来保障后勤。
更重要的是,他派出那些地质学家,每到一处,就外出寻找“石墨”,黑漆漆的液体物质,经过他的提炼就能生成可燃烧的物质,能够燃烧很久,热量很足。
还挖掘石炭,比木炭好用得多,用来冶炼铁器,铸造大炮和弹丸,还有道学家们制造火药,生成开花弹,只是这个实验一直没有太大效果,攻城陷地多用火药成捆,埋在城下用引信引燃,炸塌城墙。
战场太过于遥远,补给线太过于漫长,他便利用风力和水力牵引拉动运输、把麦子磨成面粉。
在草原上开垦小块的良田,用来种植蔬菜,还把家禽家畜大范围饲养,利用精算师和懂得耕作的农民、园艺师,每隔一段距离就屯扎一部分人,耕地种田。
人力不足,就充分发动当地百姓,各部落人群,使用中土的先进生产工具,发放粮食种子,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唯一保密的就是武器的生产。
农业和手工业也都有自己的核心人员掌握,对当地人提供指导,让这些被征服的部落承担运输的任务,又尽可能的多走水路,就这样的方式,保障后勤,让漫长的补给线不断缩短,几年过去,几乎不再用中土提供粮食。
还充分发挥商人逐利的天性,让商人跟随队伍,高婧祎家族就是核心商家之一,靠着温三郎的大军,高家的商业版图遍及整个西北,又扩展到中土和海外。
他们拥有和嵩主的特营许可,除了在中土以外任何地方畅通无阻。将西北的物产源源不断的运到中土,原来的葡萄、香瓜、巴达木这些干果水果一下子就不再是贵族人家的特供,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马匹也渐渐增多,羊肉牛肉更是百姓也能吃得起的寻常肉,各种貂皮、鹿皮、狼皮等毛皮衣服,也能让丰镐百姓穿在身上抵御寒冷。
橄榄油进入了贵族的厨房,和猪油、油菜油并列成为三大食用油料。
高婧祎也在海外运来花生、玉米辣椒等新物种,还有无数的玉石、宝石。
黄金白银的涌入让中土的价格一落千丈,商贾大大的获利的同时百姓也能享受到福利,连婚礼都变得奢华了。
葡萄酒、啤酒的酿酒技术和原料都传入中土,成为宴会的备选,酒窖和建筑的风格也在中土大大的兴起,圣庙、神庙也都成为了点缀城市的风景。
而大量的瓷器、铁锅、丝绸和棉布锦帛进入了西北草原和苦寒之地,烹饪的技术和中土诗词歌赋书籍让西北的居民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商业、科技和温三郎在西北对待各民族的政策,让西北大军后顾无忧,一路所向披靡的向西进军。
莫斯科公国大公堡已经就被拿下了,神彼得堡也被孙四郎重重围困三年之久,芬兰的北欧军团三次的反攻都被击退,城堡马上就能被攻陷了。
波兰的神教军团正是下一步的目标。
遥远的西方也要获得新的温润的土地了,那里有肥沃的良田和缓缓流淌的河流,不再是广袤寒冷的高原、草原、山地和相对比较贫瘠的莫斯科公国的土地了。
即使是在偏师的波斯,周五郎也以少胜多,击溃了波斯的主力,不只是拿下了德黑兰,还跨过两河,摧毁了巴格达,开始进军大马士革,那一片土地上,不只是有优质的小麦,还有源源不断的“石墨”。
嵩主的威名震撼整个大陆。正是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
但是正是这个时候,为什么温三郎会被金牌召回呢?不仅许允有些不解,连松晓都有些模糊。
“所谓功高震主,真是有些牵强,毕竟,温三郎远征这么多年,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呢?”
“而且,嵩主为何要杀掉温三郎呢?把他安置个地方,给个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