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聚此时站在一旁,强忍着笑意进言道:“陛下,奴婢愿替陛下出城。”
朱厚照闻言这才悻悻作罢。
“成了,吴总兵,你可以起来了,朕不出去了,让丘聚替朕出去。”
吴玉将信将疑的在地上爬起来,看着一旁的丘聚。
作为宣府总兵,吴玉的资质属实平平,但是其人品完全可以信得过。
而且吴玉也已经荫了一个指挥使了,若是在加把劲,没准能混上个伯爵。
张懋等人急匆匆的赶到了城头上。
“陛下,老臣这就向京营报信儿,明儿援军必可抵达宣府。”
朱厚照摆了摆手,指向城外。
只见丘聚领着一队番子,直奔这伙“鞑子”去了。
“大内竟有如此高人?”
吴玉喃喃道。
没多一会,这伙“鞑子”竟然就这么停了下来。
随即,丘聚竟带着几千匹良马赶向了宣府,而那伙“鞑子”也退去。
只剩下城墙上瞠目结舌的文武大臣。
“这......”
“英国公,你不是一直跟朕说缺马吗,这马给你送来了,你可得给朕好好的练!”
张懋震惊之余,这才明白过来,这些人怕是朱厚照之前在九边抽调的精锐。
“老臣领命。”
朱厚照站在城墙上,一本正经的说道:“宣府武学,国之重器,所需火器也一并由大内兵仗局打造,过几日英国公拟个奏本递上来给朕便是了。”
“老臣领命。”
这些战马,刚好用皇庄收完了的玉米秸秆,粉碎一下搀上豆料,便是极佳的马料。
大明这台已经有些老旧的国家机器,被朱厚照折腾了这么一顿之后,隐隐散发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其实这一次朱厚照更想去大同,但是刘良女肚子一天大过了一天,朱厚照怕这么一去,会给刘良女带来危险。
在大同城中其实还有一个代王,不过代王朱俊杖倒是个明白人。
朱厚照给他下了密旨之后,这个朱俊杖立即便老老实实的照顾起了刘良女。
镇国公府能建的这顺利,朱俊杖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有朱知烊跟朱俊杖这两人在山西张罗,朱厚照的心倒是略微放下了一些。
只是这个孩子,怕是很久都见不到自己这个当爹的了。
丘聚回城之后,还悄悄的带了一只硕大的木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有一份钱万贯的奏章,其余的则是这三千将士给家里的家信。
朱厚照之前许诺过,这些家书会跟他们的饷银一同到他们家人的手中。
“爷,东西都取回来了,等回京之后,奴婢便去办这件差事。”
“嗯。”
丘聚皱着眉头看着朱厚照说道:“爷,这户部那边,怕是不太好说话啊,李大人恐怕是不太想出这个银子。”
李宏是出了名的铁公鸡。
这一阵子,朱厚照是花钱如流水,这老头现在直接把国库的钥匙带回家藏起来了。
凡是来找他批银子的,一律不批。
“这些将士们的饷银不能拖,内帑先垫上,之前查抄江右党那群人的家产还有不少,内帑应该暂时不缺银子。”
“诺,爷,太上皇给的期限差不多到了啊,咱是不是该......”
这眼瞅着就要五月十一了。
朱厚照瞅了一眼城中操练着的武学,这些麻烦的刺头也都压下来了,后面有了成例,这就好办了。
提到大婚这件事,朱厚照便气不打一处来,愤愤的说道:“内帑这几天垫了不少银子了,朕得找李宏这个老东西报销。”
朱厚照也是长在红旗下,接受了多年现代教育的人了。
这朝廷的银子,不能一直捂在手里发霉,必须得赶紧花出去。
银子这个东西,不花出去就是石头,只有花出去了,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
天津开埠之后所得的海关税银,朱厚照已经决定全部砸在科研跟教育上。
大明现如今只要抓住了这两样东西,就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
最后,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之中,朱厚照与徐鹏举等人依依惜别。
带着徐鹏举等人那幽怨的小眼神,坐上了回京的马车。
宣府里大同并不是很远,但是庞大的依仗足足走了两天,才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