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温至今,天下已无门阀,天下孩童若不得读书,朕一日死不瞑目。”
言罢,朱厚照将怀中的孩子放在地上,交由刘瑾送去景山书院。
而朱厚照则是回到宫里,命令京都新府,组建府学。
府学不以功名论,凡是京都新府在册之学龄儿童,必须入学就读。
父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使孩童辍学。
府学一切之经费,均由府衙及朝廷承担。
京都新府各县,至少要建三到五所书院,以供全府之孩童就读。
学制四年。
京都新府试点。
纵使朝廷之上,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朱厚照仍旧是力排众议,鼓励聪医,从师。
以京都新府为试点。
选畿内各府屡试不弟之秀才,赴京都新府,授从九品教谕。
负责教人识字。
京都新府各县县令,每逢初一十五,便要赴府衙开会,商议朝廷所担之设施。
涉及公共基础设施、教科文卫等诸多方面。
这更加坚定了各地百姓们的信念。
到京都新府去。
到了京都新府,便是荣华富贵。
能发财,孩子能识字,老子一辈子苦就苦了,孩子必须得争气。
为了孩子,拼一把。
朝野上下,仍就废黜太监一事议论不休。
宫中体力活可是不少。
若是只有女官,有些事情恐怕应付不来。
朝堂上的文官,无非便是分成了两拨,一波是支持朱厚照的。
毕竟没了阉人,也便没了宦官。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皇帝忙不过来,妃子偷摸找人开解一下。
但是自从朱见深开始,后宫的妃子明显逐渐减少。
老朱家毕竟还是有专情这个血统的。
废了宦官,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在宫外开出一块厂子,请专人在宫外清扫便是了。
朱厚照眼下最关心的,莫过于义务教育了。
义务教育,才是国家的希望。
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红利,必须得有足够的教育基础,才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