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山川何如昔 > 第3章 小书童老店遇巨贾,刘书生慷慨议朝政(3)

第3章 小书童老店遇巨贾,刘书生慷慨议朝政(3)

刘壤这番破析正中当时朝局的要害。两个月前,北夏迁都洛阳后的第二个皇帝,宣武帝姬恪突然殂于式乾殿,他年仅五岁且是唯一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当今皇帝,后称夏孝明皇帝的姬诩。朝中各派虽然对皇位的继承没有异议,但由于皇帝年幼没法亲政,北夏又素来有主少则太后临朝听政的传统,于是谁来当太后便成了首要的核心问题!

由于宣武帝姬恪所立的原配皇后古瑛并非如今皇帝生母,所以朝中势力也就大致分成了两派。现下明掌权的一派以太子少傅崔光、丞相于仲、任城王姬澄等实力大臣及宗室元老为首,拥护当今皇帝的生母胡贵嫔为太后;另一派则以前执掌兵权的大将军古擎一派为首,拥护原皇后古瑛为太后。

古擎可以说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外戚权臣,其亲妹是先帝宣武帝的生母;其亲侄女古瑛则是先帝的皇后。宣武帝在世时对古擎十分信任,委以重权,言必称舅舅。古擎逐渐掌权后,把持朝政多年,手握兵权,平日里飞扬跋扈,大结朋党,排挤残害异己,可谓是权倾朝野,不可一世。

古擎这么大权势,古瑛又是当时名正言顺的皇后,照理说,这皇太后应是非姓古不可了。可事有不巧,宣武帝死的突然,当时古擎正领兵在外出征,仓促独身返回洛阳,被于仲、姬澄等人设计刺杀于宫内。

十几天前,宣武帝的葬礼后,于仲等大臣便尊胡贵嫔为皇太妃,而古皇后则被迫出家为尼,徙居洛阳西北的金墉城瑶光寺。然而古皇后毕竟还没死,古家把持朝政及兵权多年,依附古家的势力盘根错节,仍图谋东山再起。此时如在洛阳举办赛武会,古家的确很容易借此机会暗中调遣大批死士入城,里应外合,借机生乱夺权。

那武将听了刘壤这番言论,似乎深有触动,陷入沉思中,许久未答话。书童三宝趁着话缝儿插嘴道:“原来公子早就知道平城举办赛武会啦,却不早点说与三宝听,害我到处跟人打听……唉……小二哥还有个问题,公子尚未解答,公子方才说,大夏朝廷断不会再迁都回平城,可是为了什么原因呢?”

“你我主仆二人此次北行乃是求佛求学,赛武会虽热闹,却与我们目的无关、志趣不符,先前无人说起,我也就自然无从提及此事。至于小二哥所问迁都之事,洛阳北远离边患,中控制中原,南威慑大楚,又是多朝古都,王霸之气深厚,正是都城不二选择,既已建都,哪里还会有迁回之理?”

刘壤见那武将也是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便清了清嗓子,继续侃侃而谈:“二则,人尽皆知,大夏上到皇室宗亲贵族,下到臣工官吏,早已习惯了洛阳富庶舒适的日子,只怕是谁也不肯再回到平城这边关苦寒之地了吧……任是孝仁帝雄才大略,也不曾料想到只短短二十年,曾经战无不胜,马上得天下的贺兰八部勇士,如今论起奢靡享乐来,比起当年两晋的南人宗亲贵族们也是毫不逊色了……”

“哼……”那武将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拳狠狠砸在桌上,震得碗碟乱颤,说了声“多谢公子赐教”,便坐下闷头喝酒,不再言语。

刘壤此时方得细细打量眼前的那桌武官,一共五人,之前提问的那位将官,应该是领头带队的将军,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鬓角依稀有些白发,满面沧桑,一看便是经年饱受塞外风雪烈日的考验;身上的盔甲有多处明显的补丁,显是已经穿了多年。

其余几人都是二三十岁年纪,偏将副将类装扮,也是一个个黝黑面庞,穿着褪了色的老旧盔甲,人人面带忿忿不平之色,正大碗喝酒,似乎想用烈酒浇灭心中的怒气。

刘壤顿时心中明白,暗忖这几位武官应是来自北方军镇,常年戍边征战,大概是自己方才提及朝廷沉迷奢靡享乐一事,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之意吧。

未时时分,刘壤主仆填饱肚子,也休息得差不离了,便起身结账离店,二人共乘一骑,朝着平城西北的武周山方向缓步骑行而去。三宝仍对赛武会念念不忘,一心想去平城看热闹,只是刘壤对比武较技丝毫不感兴趣,仍坚持按既定方向朝着武周山徐徐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