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唐诗修正 > 第十一章 湖口望庐山瀑布

第十一章 湖口望庐山瀑布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注释及评析:

1,长长的瀑布,在阳光照射下、像是红色一样的泉水、从庐山上冲下来。

2,瀑布太长了,激荡起来的水花,在半空呈现出紫色的水烟气。

3,瀑布奔流不息,穿过零落的树木。

4,洒落飞溅的水珠,穿透了重重云雾,形容气势非常大,力度的穿透力很强。

5,阳光照耀下,瀑布映照出虹彩一般的光晕。

6,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水流激荡之下,听到风雨一样的声音。

7,充满灵气的山上,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8,水与空气融为一体,一起流动。

评析:

这首诗用词非常不严谨,

一,第一句的万丈与第二句的迢迢,有重复之意,都是形容瀑布很长。同一种意境,没必要两次叙述。

二,第一句已经写了阳光照射下瀑布像红色的,第五句又说太阳照射下,像彩虹,两种形容如出一辙,都是经过阳光照射,意境又重复。

三,第二句描写紫色的水气,第八句再写水与气一起流动,意境再次重复,毫无意义。

四,作者说灵山多秀色,可惜,翻来覆去只写了水气,水被阳光照射下的颜色。并无其他亮点,这个“多”字,并没有体现出来。

五,最主要的是,八句全写景,无一个字在抒情。这样的场景,让读者去自我联想?

可惜,文字可以产生联想,但是,文字就是文字,首先要从字面上去解释,而不是无限辐射,像原子弹的核辐射一样。靠曲解、靠牵强附会来解释,那就不是文字本来的含义了。

即便是写景的诗,至少,也要有一句进行抒情。

而且,一种景色,不涉及辩证的情况下,是不允许出现第二次的。因为没有出现的意义。

这首诗非常乱,当然,如果读者只是与景色共鸣了,是看不出来其中的瑕疵的。

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句应该正常描写景色,第三四句继续深入第一二句地意境,开始辩证。

第五六句就要开始转折,由景转情,最后两句收尾,意境明透,融为一体。

当然,有很多律诗,都是3456句在对仗辩证,与前后呼应。

修改之后看一下?

日照红泉落,

迢迢伴紫氲。

长流平硬石,

飞洒乱流云。

浩荡孰能比?

风雷不可闻。

豪情能若此,

一将抵千军。

步韵后注释及评析:

1,太阳照射下像红色一样的瀑布一泻而下。

2,长长的瀑布,与紫色的雾气和光缠绕在一起。

3,长时间瀑布的冲击,磨平了山上坚硬的石头。

4,飞洒而出的水珠,力量很大,似乎将流云都冲击乱了。

5,它的浩荡之气,什么才能相比?

6,站在瀑布下面,恐怕下雨时候的风雷声,也听不见了吧。

7,若是一个人的豪情,能够与这里的瀑布的浩大声势相似。

8,这样的人为将领,恐怕可以一人抵一千人。

修改之后,整首诗是不是马上融为一体?

第一二句写瀑布在太阳照射下形成的颜色,瀑布的长度,以及瀑布流下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光、水混合的模样。

第三四句写瀑布长时间的冲刷,气势磅礴,从山石被磨平、流云被冲乱,进一步描写。

第五六句,从声音上虚化描写,瀑布气势有多么浩大?天上的风雷与之相比,都默默无闻,无限夸大。

七八句,由虚化返实,把这种气势与豪情相提并论,把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归到实处,同时,借战场上的将军来举例。

这样,一首诗从实形进入虚,再由虚返实,最后回归到情感的归宿上,圆润自然,意境唯一。

作者虽然是在看山水,却也有忧国之心。从诗句之中我们可以延伸出两个要点。

一,祖国的山水很美丽,令人震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