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卨由于没处理好罢免刘光世兵权的事,坐了冷板凳,秦桧将其雪藏了一段时间,又重新任命万俟卨出仕为官。
万俟卨担任了礼部尚书兼参知政事,负责处理西夏事务。
而万俟卨给秦桧出的建议很简单:
“岳飞功高震主,此次平定西夏,我等只需捧杀!”
秦桧闻言一喜:“对极了!岳飞自己找死,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万俟卨开始造势,宣传岳飞攻克西夏的事迹,这让赵构听到了。
赵构果然有点急了。
“军队百姓只知岳飞,却不知朕?”赵构紧皱眉头,开始后悔同意岳飞和张浚跟西夏人打仗的事了。
赵构坐在御书房内,心情沉重。岳飞的名字如同惊雷般般在他耳边回响,那是一个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也是大宋百姓心中的英雄。
然而,这位英雄的光环己经盖过了皇帝的威严,这让赵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赵构继续回忆,他想起了几年前,当岳飞挥师北上,从海上反攻金人,连战连胜,收复失地的时候,朝中群臣无不欢欣鼓舞,民间更是将岳飞称为国家柱石,随着岳飞个人声望的日益高涨,赵构的心也逐渐沉了下来。
“岳飞啊岳飞,朕该怎么处理你呢?犯吾法者,唯有剑耳,难道你们都忘了吗?“
赵构的目光转向案上的奏折,那是岳飞请求增兵的奏章。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犹豫不决。
他知道,如果继续支持岳飞,那么岳飞的势力将更加难以控制,但如果不支持,前线又恐怕会失去战斗力,毕竟岳飞是大宋的屏障。
人的名树的影,再能打的将军还不如岳飞坐在前线喝杯茶的效果好。
就在赵构纠结之时,一位内侍匆匆进来,低声禀报道:“官家,岳枢密又有捷报传来。”
赵构的手一顿,眼神如利剑般刺向内侍,内侍的身体吓得哆嗦了一下,捷报对于他来说既是喜也是忧。
赵构缓缓开口:“念。”
镇静过来的内侍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岳枢密己攻克西夏大多地区,虏获辎重无数,我军士气大振,不日即将攻破西夏都城!”
赵构听着这份捷报,心中更加忌惮了,他知道,这样的胜利对于大宋来说是莫大的喜事,但对于他个人的权力来说,却是一点都不好。
岳飞太能打仗了,大宋百年的边患西夏,被岳飞两年不到打亡国了。
这么能打的将领,赵构把握不住。
但是,赵构还需要岳飞支撑前线,于是赵构命令岳飞打完西夏战事后,回临安府受赏。
等岳飞回了临安,还能翻了天不成?
赵构想了想,下旨意道:“我朝乃仁义之邦,岂能让西夏亡国,让岳飞退兵吧!”
赵构决定暂停战争,先卸掉岳飞的军权。
相比宋帝赵构的淡定,西夏皇帝李仁孝快要急死了。
西夏皇帝李仁孝看着面前的使者问道:“那岳飞不肯退兵?可是宋帝赵构己经让他停战了啊!”
使者低头,语气里满是无奈:“陛下,岳飞此人他……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仁孝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岳飞,南宋第一犟种,说今天杀你就会杀你,一旦下定决心,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
使者低着头回道:“我看那岳飞,己经不是宋帝能指挥的权臣了,恐怕岳飞不会退兵,甚至会一举攻破.......”
李仁孝愣了愣,冷笑道:“好!好啊!这就是宋人的好臣子!就算朕死在这里,也要带上宋人陪葬!”
“朕明白了!”李仁孝缓缓地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岳飞是决心要亡我西夏,哪怕是违抗圣命!”
使者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李仁孝沉吟片刻,然后对使者说:“你再去岳飞军营一趟,告知他,西夏无意与南宋为敌。但若他执意进攻,那西夏人纵使死光了,也不会让宋人占到便宜!”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众文武官员面面相觑,心中无不生出一丝寒意。
李仁孝口嗨的话很壮烈,但也透露出一股无奈与悲壮,所有人都知道,面对岳飞这样的对手,西夏己是岌岌可危。
西夏皇帝己经被逼到穷途末路了,皇帝李仁孝多次向金人求援,但金人丝毫不管西夏人。
西夏在宋金两国之中宛如意大利,金国多次帮西夏进攻南宋,西夏也占领了南宋许多领土,但只要南宋腾出手来打西夏,